im 体育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im 体育 > 新闻动态 > 从坦克手到职教先锋: 一名退役军人的“硬核”转型之路

从坦克手到职教先锋: 一名退役军人的“硬核”转型之路

发布日期:2025-07-19 10:46    点击次数:55

合肥七月的清晨,安徽万通技师学院的实训车间已传来金属碰撞的脆响。机电与智能制造系主任陶勇正俯身在一台新能源汽车前进行电池组维修检测,手中的扳手精准地拧动螺丝,动作利落得仿佛仍在操作装甲车。这位42岁的安徽籍退役军人,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从“铁甲战士”到“职教尖兵”的跨界转身,在职业教育领域开辟出一片新“战场”。

钢铁战车锻造“硬核基因”

1999年的寒冬,18岁的合肥小伙陶勇怀揣报国理想走进北京军区某装甲师。当同龄人还在享受校园时光时,他已驾驶着钢铁战车驰骋演兵场。在部队的五年锤炼中,陶勇展现出安徽人特有的韧劲:在零下20度的训练场反复拆装发动机,手掌冻得发紫仍坚持完成课目;为掌握新型坦克驾驶技术,连续三个月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正是这种“徽骆驼”精神,让他从普通士兵成长为技术尖兵,更在军区坦克乘员训练基地的八个月淬炼中,将车辆维修技术打磨得炉火纯青。

跨界职教上演“技术突围”

脱下军装转战职业教育领域,陶勇将部队锻造的“工匠基因”注入新的“战场”。2010年加入安徽万通技师学院时,他快速投入到实训设备的技改工作当中,白天带着教师团队拆解车辆构造,晚上伏案绘制改良图纸,硬是带领团队研发出十余种新型教学设备。当看到学生们围着自主研发的教学设备热烈讨论时,这位硬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能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机械构造之美,值了!”

带班如带兵,练出“匠师劲旅”

从实训车间到三尺讲台,陶勇始终保持着“战斗状态”。担任班主任期间,他创新实施“军事化管理+工匠传承”双轨模式:在晨训的操场上,作为退役军人与学生共同练习队列;在晚自习的实训室,师生并肩拆装发动机。这种独特的带班理念,让所带班级斩获全国万通星科杯创业策划比赛一等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越野耐力赛第三名,获得市级奖项学生3人,创办汽车服务公司的学生10余人。“陶老师就像台永动机,总能带动我们去突破极限。”他的学生这样评价。

荣誉墙上,从“优秀教师”到“安徽省技工院校优秀班主任”,从“管理之星”到“优秀党务工作者”,每一块奖牌都镌刻着陶勇奋斗的印记。2022年参加安徽省首届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大赛时,已过不惑之年的陶勇与年轻选手同台竞技,以毫米级的精度完成发动机拆装调试,最终斩获“汽车机械维修工”赛项二等奖及“安徽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赛后陶勇分享心得时说:“比赛时耳边回响着坦克引擎的轰鸣,那是军旅岁月刻在骨子里的节奏!”

退役不褪色,铸就“职教新勋”

“每个零件都有它的战场,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技术坐标’。”如今作为安徽万通技师学院机电与智能制造系主任,陶勇正带领团队构建“军魂铸匠”育人体系:将部队的“传帮带”传统融入现代学徒制,把装甲车辆的维修标准引入新能源汽车课程,用战术协同思维开发智能制造实训项目。在陶勇的办公桌上,坦克模型与智能机器人并肩而立,恰似他的人生注脚——既有铁血锋芒,又含创新柔光。

从铁甲洪流到职教潮头,陶勇用二十年证明:退役军人的战场从不局限于沙场。当嘹亮的军号融入机床的轰鸣,当战车的履带印化作黑板上的工程图,这位江淮大地上走出的退役军人,正在用行动诠释着“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深刻内涵!(文/新华教育集团徐燕)



上一篇:缺爱的人,对伴侣往往有强烈的控制欲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im 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