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体育

im 体育介绍你的位置:im 体育 > im 体育介绍 > 中国古建筑流派——川派建筑

中国古建筑流派——川派建筑

发布日期:2024-11-04 09:00    点击次数:164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流派众多,常见的流派的流派包括:徽派建筑、闽派建筑、苏派建筑、晋派建筑、川派建筑、京派建筑等。

其中,川派建筑是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一种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一、川派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川派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巴蜀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加之多民族聚居,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川派建筑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从最初的干栏式建筑到后来的吊脚楼、竹楼等多种形式,不断吸收和融合了不同文化和技艺,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风貌。

图片

图片

5000-7000年前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二、川派建筑的主要类型

(1)吊脚楼

      这是川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也被称为巴楚文化的 “活化石”。它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一般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完全悬空的干栏有所不同,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其好处众多,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有着优雅的 “丝檐” 和宽绰的 “走栏”,自成一格,民族特色鲜明。比如重庆及川东山区的吊脚楼,有的层层出挑,气魄宏大,雄伟异常。

图片

图片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江滨江路的洪崖洞,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区。它以其独特的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而闻名。整个建筑群沿江而建,具有浓厚的川渝文化氛围。夜晚的洪崖洞灯火辉煌,金黄色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建筑,与江面上的倒影相互映衬,美轮美奂,成为重庆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图片

图片

重庆洪崖洞

       位于贵州省榕江县的苗族聚居村落——摆贝苗寨,据史志记载,摆贝苗寨于明代由广西大苗山沿都柳江迁入,是月亮山中最古老的苗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摆贝苗寨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依山而建,形成了独特的苗族建筑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的吊脚楼,这种建筑风格既适应了山区的地形特点,又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图片

图片

摆贝苗寨

(2)傣族竹楼

      傣族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傣族人住竹楼已有 1400 多年的历史。主要用竹子建造,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

图片

图片

图片

      位于西双版纳橄榄坝地区的橄榄坝傣族园竹楼,是一个集中展示傣族文化和竹楼建筑的地方。这里的竹楼群规模较大,是傣族人民聚居的典型代表。竹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在保留传统竹楼的基本结构和特色的同时,一些竹楼在装饰和细节上进行了创新,比如增加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雕刻和彩绘,使竹楼更加美观。而且,这里的竹楼周边环境优美,绿树成荫,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图片

(3)侗族鼓楼

      侗族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座座鼓楼高耸于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气概雄伟。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古装人物等,装饰丰富,云腾雾绕,五彩缤纷。

图片

       位于贵州省榕江县车江三宝千户侗寨中部的三宝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咸同年间被毁,光绪十七年(1891 年)重建。此鼓楼为三重檐四角攒尖木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建筑面积 225 平方米,21 层,总高 35.18 米,总占地面积 8000 平方米。其外观雄伟壮观,楼檐层层叠叠,向上逐渐收缩,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锥形结构,既稳固又富有美感。在鼓楼内和附属建筑物上,绘画和雕刻有侗族从母系氏族社会以来的历史沿革,以及中国侗族多支系的古风遗韵、传统服饰、民间习俗等,集中国侗族历史文化之大成,是古榕风景名胜区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2001 年 10 月 20 日,该鼓楼以 “最高、最大、楼层最多” 的特点入编《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

图片

三宝鼓楼

三、川派建筑的特色和内涵

(1)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

      川派建筑以其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著称。“丝檐” 一般是指吊脚楼上层向外挑出的屋檐部分。它通常较为细长、优雅,造型精美,给人以轻盈灵动的感觉。“走栏” 则是指吊脚楼上层室外环绕房屋的走廊部分。走栏比较宽绰,可供人们行走、休息、观景等。走栏往往设有栏杆,既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又为吊脚楼增添了装饰性。这些设计不仅美观大方,还具有实用功能,如通风干燥、防毒蛇野兽等。

(2)巴楚文化的体现

       川派建筑是巴楚文化的活化石,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它融合了巴蜀文化和楚地文化的特点,展现了千年民族文化的传承。巴文化以其独特的建筑技艺和风格,如干栏式、吊角楼式建筑为特征,而楚文化则以其精美的装饰和华丽的外观著称。川派建筑巧妙地将这两种风格融为一体,既保留了巴文化的质朴与实用,又融入了楚文化的华丽与精致。

(3)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川派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依山傍水而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四川地形复杂,川派建筑善于利用地形。建筑常分层筑台,层层跌落,利用轴线转折、小品过度及导向处理等手法,将各组建筑构成统一的整体。各类建筑平面布局虽均以中轴线、四合院为基本构图手法,但因地形限制,布局自由灵活多变。在选材方面,川派建筑多使用当地的材料,如竹子、木材等,既便于获取,又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使建筑更好地融入周边环境。

中国古代建筑流派——徽派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流派——闽派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流派——苏派建筑

中国古建筑流派——晋派建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你必须要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im 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top